危废品应急预案
Source: | Author:佚名 | 2021-01-05 | 85 Views | Share:

一、基本情况

(一)单位的基本情况调查

1、厦门礼诚工艺品有限公司位于集美区杏林北二路138号, 公司主要从事树脂工艺品制作,年产100万件,

2、公司位于厦门集美杏北工业区,厂址北侧是青松眼镜厂,南面为中欣机械厂,东面为新长诚钢构公司,西面为杏北路,总用地为30148.38平方米。杏林地区属于第四纪冲淤冲积地层,可分为残积和坡积两大类,本项目周围是城市建成区;厦门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光照充足,季风影响频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20度左右,全年无霜,平均每年受4次台风影响;

3、救援力量及装备详见附件表单。 

(二)单位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基本情况的调查

1、 树脂工艺品工艺流程:

制模拌料(有机废气)注浆(有机废气)磨底(粉尘)修补(粉尘)清洗(废水)--喷漆(有机废气)--彩绘(有机废气)--检验包装入库。

①  制模:以手工制模工艺,以石膏为主要原料加入少量硅胶。

②  拌料:采用搅料机将不饱和树脂和石粉搅拌均匀,日拌料在500公斤左右。

③ 注浆:将浆料注入模具中,固化后形成固体产品,日用料在500公斤左右;

④ 磨底:产品底部不平整需要通过砂带将其磨平,期间会产生粉尘,需要磨底的产品日产量约为500件。

⑤ 修补:模具拆出的产品有模线,需要用修边针将其打磨光滑,日需要打磨的产品约2500件

⑥ 泡洗: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表面均有油性物质覆盖,须用碱水浸泡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碱水日常采用加碱片方式续存,每隔20天左右采用酸碱中和方式达标后将其排放,

⑦ 喷漆:为减少手绘的难度,采用喷枪喷射方式,加快生产效率,喷漆过程中会产生有机废气,

⑧  彩绘:通过人工将油漆涂刷在产品表面,形成色彩,期间会有油漆和天那水混合物的挥发物,

⑨  检验包装: 将产品入盒入袋,无污染;

2、树脂工艺品设计的设备有真空泵,空压机,磨底机,钻台等,原料涉及到树脂,油漆,天那水等,这些物质通常均以桶装方式储存, 危化品仓库最大容量为2吨,车间内仅储存当日用量;

3、 危险废物有活性炭年产生量预计1吨,油漆桶年产生量预计1.5吨,废机油年产生量预计为0.3吨,废漆渣年产生量预计为0.2吨,危废均通过有资质的厦门东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处理,

(三)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的调查

本公司选址于杏北工业区内,符合区域规划,本项目不属于国家限制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二、应急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一)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

成立指挥中心。

(二)组成人员

成立应急小组,由行政部经理担任现场处置应急指挥,现场操作人员为应急队员的应急小组;并立即总经理,由总经理担任应急总指挥。24h值班电话:13606020475

总指挥:李诚

副总指挥(组长)李军

应急小组成员:  程元平 陈勤龙 王茂生 李子琼  李红军 刘明,温荣生

信息上报:现场发现者副总指挥→现场指挥→各应急小组依照厂内紧急应变办法处理。

(三)1.总指挥职责

1)确定事故事件分级,启动应急预案;(2)立即向环保局报告事件情况,当事件级别达到二级时,须同时向政府和县环保局报告事件情况,并说明本厂是否需要社会救援,当事件升至一级,立即向政府和环保局汇报并请求救援;(3)全面指挥应急行动,当社会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立即移交事故救援指挥权;(4)密切配合政府部门应急工作;(5)核实事故原因和责任人,以书面报告上报政府和县环保局。

2.副总指挥职责

1)赶到事故现场,接受总指挥的指令和调动,在总指挥不在现场时,担任代理总指挥;(2)制定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3)准备事故报告和组织调查;(4)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5)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3.组长职责

1)命令关闭作业,组织现场抢救;(2)立即向现场指挥报告事故情况;(3)发布现场警戒指令,危险区域严禁人员进入,避免伤亡事故扩大。紧急情况下作出人员紧急疏散及立即停止作业的命令;(4)应急终止后,调查事故原因和责任人,填写信息接收表,并上报现场指挥。

4.成员职责

1)实施现场处置自救行动(2)维持现场秩序,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维持现场秩序;(3)听从现场指挥人员的指挥。

应急处置办法

1)询问情况,包括遇险人员情况;物质泄漏的时间、部位、形式、已扩散范围;

2)工程抢险:以控制泄漏源,防止次生灾害发生为处置原则,应急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进入事故现场,控制泄漏源,实施堵漏,回收或处理泄漏物质。

3)少量废物泄漏,先用沙子覆盖然后再小心收集于专用密封桶或干净、有盖的容器中;对溶于水的物品可视情况直接使用大量水稀释,污水流入废水系统;

4)大量废物泄漏,先用沙包封堵,减少扩散,然后尽可能回收,恢复

原状,若完全回收有困难,可收集后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5)清理:在污染地面上洒上中和或洗涤剂浸洗,然后用消防水清扫现场,特别是低洼、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物;

6)洗消:设立洗消站,对接触危险废物人员、现场医务人员、抢险应急人员、抢险器材等进行洗消,严格控制洗消污水排放,防止发生次生事故。

7)对于危险废物发生泄漏污染水体时,要及时树立警示牌告之周边居民,对水体进行监测,采取打捞收集泄漏物、拦河筑坝、中和等方法严控污染扩大。

注意事项

1)救灾人员带防护眼镜、防毒口罩(自吸式过滤)、手电筒,戴橡胶耐酸碱手套方可参与救援;

2)灭火前必须找到泄漏源并确保可以止漏,否则保持稳定燃烧;

3)适用的灭火剂:小火:化学干粉、二氧化碳,大火:喷水、水雾;

4)当容器颜色发生变化时,现场紧急处置人员立即疏散。

环保处置方法

1)确认车间雨水总排放阀已关闭,防止污水排入市政污水、雨水管网;

2)将渗透废水或洗消废水排入事故应急池,事故废水交由有资质单位收集处理;

3)将泄漏物收集至包装桶内,并通知有资质单位进行环保处理。

六、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及医院救治

 1.伤员分类及运送

    伤员分类鉴别是较复杂过程,原则上应由训练有素和经验丰富的医生承担,并以医疗诊断标准为基础。

    (1)有生命危险的伤员,如已窒息者,有心跳、呼吸停止危险,休克等,则宜立即抢救,待病情改善后再转运。

    (2)暂无生命危险,但若不及时处理会出现病情转化或严重并发症者,则应尽快在现场处理后转运。

    (3)推迟几小时救治无重大危险的伤员或经对症处理后很快能得到恢复的伤员,可暂缓处理或等后转运。

    (4)无明显损伤或能自行离开现场的伤员可不作现场处理。

    (5)暂无明显损伤,但预期有迟发症状的伤员,需要就地观察或转运。

(6)有歇斯底里等精神反应状态者,应立即给予照料,并与他人分开。

2.运送前医疗处置

    保证运送救护过程安全的前提之一,即是使伤员在现场已获得最基本的生命支持。应禁忌无视病情而一律匆忙转运,不能仅为了尽快获得院内治疗而使患者失去最关键的抢救机会或增加运送途中的危险,否则,即失去了现场应急救援的意义。

 病情严重者必须在运送前给予有效的医疗处置方可转送,如下情况:

  (1)心跳、呼吸停止者,实施心肺复苏术后。

  (2)深度昏迷者,清除口腔内异物,确保呼吸道通畅且予供氧后。

 (3)肺水肿患者,采取消疱、高浓度吸氧、抗水利尿措施后。

  (4)窒息者,去除窒息病因,给予吸氧,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或气管插管术后。

   (5)休克者,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实施扩容升压后。

   (6)化学灼伤者,清除化学污染物,大量流动水冲洗后。

(7)创伤者,实施止血、包扎、固定术后

3.运送路线

    选择原则是走捷径平坦道路,尽量避免从繁华闹市区穿行。应急救援中心的抢救车辆在司机较为陌生的地区救援行驶,宜有当地抢救人员作为行车向导,以避免越急越乱,多走弯路。对于平坦道路的选择较捷径的选择更为重要,此点尤其在山间、乡镇地区必须特别注意。车辆的颠簸对伤员,尤其对躺卧位伤员是极为有害的,应注意在不平坦的路面行驶要适当减速。

   4.通信联络

    运送救护过程中的通信联络是整个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通讯联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与目的地医院的联络和与现场抢救指挥中心的联系。运送途中向目的地医院报告需入院的伤员人数、病情状况,以便医院做好组织抢救小组、准备器械及药品等相应的院内抢救的准备工作。及时向指挥中心汇报途中伤员病情及与目的地医院的联系情况,请求指挥中心协调解决某些特殊问题。在美国、日本等国家,这种移动通信还承担起抢救中心指挥护送人员在车内抢救处置病员的桥梁作用。装备精良的急救型救护工具内应配备高频无线电台,一般运送救护车也应至少配备移动电话或对讲机一部。务必保证通信设备畅通。

 

   5.运送工具的使用   救治的注意事项

① 救护车转送时车速不宜过快,务求平稳,减少颠簸,以免加重病情。

担架应固定可靠,以减少左右前后摇摆的影响,预防机械性损伤。车箱内和担架下可再放些铺垫物,以缓冲颠簸作用。

 

七、事故现场要给予全面保护,事故现场同时要进行全面清洗,清洗产生的危害物品要收集妥善保管,交有资质公司处理;

八、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一)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

(二)环境应急设备维护、保养;

(三)应急评价过程;

(四)事故原因的调查;

(五)环境应急总结报告的编制;

(六)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修订;

(七)事故损失调查和责任认定;

(八)善后处置和保险。

 

 

                                                   厦门礼诚工艺品有限公司   

                                                          2021-1-5